李某是身家千万的富翁,但爱慕虚荣的他垂涎别人的高官身份,用“国务院××办公室主任”、“前山东省××厅副厅长”等假身份,以帮人办理子女上学、联系工程项目等四处行骗,但他行骗并不是为了钱财。日前,李某以招摇撞骗罪被捕。
今年45岁的李某头脑十分灵活,上世纪80年代往返于寿光、北京之间贩卖蔬菜,刚开始本钱只有3000元钱。1986年左右,他的蔬菜不仅贩往北京,还往内蒙古等地销售,一年能挣到五六十万,最多时一年能挣近百万,李某成了北京小有名气的大菜贩。
据李某供述,上世纪九十年代后,李某退出蔬菜生意,在潍坊一家工厂上了班,准备拿稳定的退休金过个晚年。后来看到房市红火起来,厌倦了枯燥的上班生活,预计做房产生意能赚大钱的李某再次来到北京炒房。凭借多年的商场经验,2003至2004年一年时间,李某赢利近百万。后来李某来到青岛炒房时,他的资金已达近千万元。
据警方认定,李某在青岛的三处房产就价值400多万元,还有一辆价值50多万元的汽车。
李某有了资产后,在北京逐渐结交了一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。看到对方提到自己职位时的那种自豪感,再想想自己的菜贩“出身”,李某顿时觉得自己矮了半截。虚荣心越来越重的李某开始在酒桌上吹牛皮,朋友们在不同的场合也替他吹,称他以前是山东省××厅副厅长,现在国务院某处供职。
李某开始以高官自居,一些从潍坊到北京办事的朋友,李某都热心接待,开着自己花50多万元买来的奥迪A6,接车、送站忙得不亦乐乎。为了证明自己确实位高权重,有签字报销的权力,李某还经常自掏腰包给朋友报销车票、飞机票、住宿费。李某的这些举动,令亲朋好友相信他能办大事,李某也俨然一副高官模样了。
2005年底,李某转到青岛炒房,在青岛他也结交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,大家都尊称他为李处长、李厅长,李某欣然领受。“职务”高了,自然就有人求他办事,李某都是满口答应,但都是不了了之,用李某的话说是:酒桌上的话不能当真。“我这么多钱,要别人的钱干什么。”开始李某不收人钱财,但之后因“盛情难却”收受了价值万元的高档电视机一台。 一会儿厅长、一会儿处长,李某多变的身份引起了人们的怀疑,最终他被绳之以法。李某为“吹牛”付出了高昂代价,铁窗里李某对自己的结局做了经典的总结:“钱烧的!” |